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
宋代的“娱乐圈”:女艺人每天能挣两千多

timg (6).jpg
  当下的娱乐圈,精彩程度自不必说:无论素人草根趋之若鹜的选秀活动,还是各家电视台绞尽脑汁花费重金筹办的各类综艺节目,抑或明星艺人想方设法自高身价聚拢人气……桩桩件件都颇为吸引眼球。其实,娱乐事业,古已有之,几百年前的大宋娱乐圈,同样不遑多让。
  奇怪习俗不重生男重生女
  很多人对于古代的生育习俗有一误解,以为古人一直都是重男轻女,生了儿子爱如珍宝,生了女儿就想扔掉。
  这个看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。
  以宋朝为例,北宋首都开封“中下之户不重生男,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”(洪巽《暘谷漫录》);南宋首都杭州“风俗尚侈,细民有女则喜,生男则不举”(陈郁《藏一话腴》)。由此可见,无论北宋还是南宋,在京城生活的老百姓都偏爱女儿,女儿一生下来就被当成掌上明珠,要是生了儿子反而会很不开心,有些狠心的爹娘甚至会把男婴丢掉(不举)。
timg (8).jpg
  宋朝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习俗呢?主要跟当时的娱乐业有关。
  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,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往往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,包括唱曲的歌伎、跳舞的舞伎、演剧的优伶、说书的先生。苏东坡有一好朋友名叫陈季常(对,就是那个怕老婆的“河东狮吼”),既是官二代(其父亲陈希亮做过凤翔知府,是苏东坡的顶头上司),又是大商人(常年贩运丝绸和药材),家里非常有钱,晚年在湖北黄州定居,光歌伎就养了三十名。元兵攻宋以前,文天祥家里也养着一整套娱乐班子,《宋史》上说他“性豪华,平生自奉甚厚,声伎满前”,意思就是非常懂得享受,吃饭的时候有丫鬟侍候,喝酒的时候有歌伎助兴。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,他连任高官,俸禄优厚,在江西铅山盖别墅,小妾养了六个,歌伎养了十一个,舞伎养了三十六个。
  小妾、歌伎、舞伎,自然都是女生,而且还得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女生。辛弃疾一个人就需要雇佣几十个多才多艺的女生,宋朝那么多高官,那么多阔佬,总的需求量自然十分惊人。社会上有了需求,自然会出现供应,中下平民生了女儿,倘若姿色稍微好看一些,就送她去学歌学舞,以便长大了去富人家里挣钱。
timg (7).jpg
  瓦舍勾栏极为发达的娱乐场所
  事实上不仅仅是富人家里需要歌舞伎,各大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也需要。早在北宋极盛时期,开封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共有十所;到了南宋中后期,杭州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竟然多达二十三所(参见《武林旧事》卷6《瓦子勾栏》)。这种大型娱乐场所在宋朝叫做“瓦舍”,一个瓦舍里又包括十几个“勾栏”(剧场),而一个较大的勾栏就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演出,歌舞伎倘若没有充足供应,又怎能保证这些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呢?
  当然,娱乐场所不光需要歌舞伎,还需要说书的艺人、驯兽的艺人、玩杂技的艺人、玩魔术的艺人,以及表演相扑、表演小品、表演武术、表演弓箭、表演蹴鞠、表演傀儡的各类演员,其中女演员不在少数,男演员也不可或缺,但是从数量上讲,女演员应该能占半壁江山。
  看看《东京梦华录》里列举的北宋末年开封娱乐业的演员就知道了,总共七十二名当红艺人,至少一半是女的,例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、徐婆惜、封宜奴、王京奴、安娘、俏枝儿、杨总惜、周寿奴、张真奴、杨望京,表演杂剧的朱婆儿、俎六姐,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、温奴哥,以及说书的文八娘、王颜喜、盖中宝……其中的李师师就是北宋最著名的歌伎,曾被宋徽宗疯狂追求,传说后来还进宫做了嫔妃。

30人点赞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热门文章
雪晴网手机版——故事头条访问指南
    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,雪晴网手机版-故事头条近日上线。   目前的雪
林清玄最美的24段文字,你听过哪几句?
  林清玄,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。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。曾任台
宋代的“娱乐圈”:女艺人每天能挣两千多
  当下的娱乐圈,精彩程度自不必说:无论素人草根趋之若鹜的选秀活动,还是各家电
国内网络文学加速布局女性阅读市场
  《扶摇》《天盛长歌》《你和我的倾城时光》……近几个月来这批热门影视剧背后有两
刘慈欣评电影《流浪地球》:出乎意料的成功
  刘慈欣(中)与导演郭帆(左)在电影放映后交流观影心得。图片由“未来事务管理
苏轼和辛弃疾的巅峰对决,谁才是宋词豪放第
  提到宋词,大家会想到谁呢?苏轼?辛弃疾?王安石?李清照?范仲淹?晏殊......今
我妈妈是送外卖的,男孩喊话母亲:每个努力
     文 | 星言   1   这两天看《少年说》,简直太催泪了。   其中有个
2019年2月上《故事会》目录
作品能上《故事会》不容易啊!2019年2月上《故事会》目录出来了,看看哪些作者上稿了
当标题党遇上古诗文,画风简直了
  在网络时代,各种文章多如牛毛,数不胜数,该如何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,标题党应
董卿:“朗读者”是时代的典藏
 南都讯 记者黄茜 发自北京 近日,“朗读依旧,初心不改— 《朗读者Ⅱ》特别专场暨新